一、市场概况
中国不仅是世界领先的眼镜生产大国,而且是世界潜力最大的眼镜消费国。从小童到老年人都是其消费群体。据Euromonitor的估计,中国眼镜市场在2014年零售额增长10%,近618亿元人民币[1];而隐形眼镜市场则增长12%达38亿元。
据2014年国家卫生部和国家教育部联合调查显示,中国近视人口已超过4亿,近视发生率为33%,为世界平均水准22%的1.5倍。而中国的近视发生率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是25%、70%和85%,并预计全国近视人数会每年平均上升8%,可预见眼镜市场有一定的潜力。
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消费者在选购眼镜时更注重眼睛的健康和保护,越来越趋向选购更高品质的眼镜产品。此外,除了要看实用功能外,还越来越关注装饰功能,讲究个性化、品牌化的趋势日益显着。据市场预测,随着更多消费者认识中价眼镜品牌,相关销量可能比高端品牌为高。
由于消费者逐渐追求舒适度和个性化,以及中国眼镜行业市场不断细分,定制眼镜市场兴起,被视为未来产业提升及品牌发展的方向之一。定制眼镜是指按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单独设计,展示自身特点的个性产品,例如按照面形去设计眼镜,要求特别造型等。
隐形眼镜:近年中国隐形眼镜的消费有较快增长,配戴隐形眼镜的人的年龄范围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从原来的18岁至35岁年龄段扩大到现在15岁至49岁年龄段。随着矫正型隐形眼镜和双光型隐形眼镜的问世,隐形眼镜配戴者的范围还将扩大到12岁至65岁。但有调查显示,中国隐形眼镜配戴率较发达国家为低。此外,基于越来越多隐形眼镜的消费者追求方便与卫生,比起传统的隐形眼镜,每日即弃式隐形眼镜的销量预计会有较大增幅。
老花镜: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及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中国正面临人口老化的问题,在2000年到2012年13年期间,4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由26.2%攀升至35%,并预计升幅会一直持续。根据42岁开始,大多数中年人眼睛开始出现老花的经验性统计,可推断出未来老花镜的市场容量不可小觑。再者,随着渐进多焦老花镜逐步引入内地市场,一副眼镜可以解决远视、近视、老花、散光问题,免却中老年人需要佩带不同眼镜的麻烦。有调查显示,多焦镜已在发达国家普及,欧美普及率为46%,日本及法国更达90%,相信此类新一代老花镜能够开拓中国高消费的中老年人市场。
太阳镜:顾名思义,具有保健的功能,能够有效防止紫外线对眼睛的伤害,无论是户外出行还是旅游度假。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购买太阳镜,是作为一种配饰,来体现自己的个人气质。太阳镜成为时尚、地位的象征,高端定制的太阳镜亦不乏市场需求,受到人们的青睐。另外,市场存在对儿童太阳镜和近视太阳镜的需求。
儿童眼镜:近年来,近视低龄化现象显现,加之多数父母都愿意花钱为儿女配好的眼镜,因此,儿童已经成为眼镜市场上关注和抢夺的群体。再者,现时科技逐渐发达,有调查指出中国有近67%的0-6岁儿童从4岁起接触电子产品,儿童接触智能产品及受到蓝光照射的机会不断增加,而由于儿童眼睛发育未够成熟,过滤蓝光的能力不够,所以防蓝光眼镜则受到不少家长的注目。
钛架眼镜以轻身、耐腐蚀、抗过敏、强度高等特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现时市场出现了纯钛、乙钛、记忆钛等多种以钛金属为主的镜架。
2014年中国眼镜及其相关产品进口摘要如下:
二、竞争形势
中国眼镜行业规模大,据不完全统计,作为眼镜及太阳镜的生产和进出口第一大国,中国有约6,000家眼镜生产企业、超过3万家眼镜零售企业。眼镜制造商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广东东莞、深圳;福建厦门;浙江温州和江苏丹阳四个地区,以上地区产业配套相对完善,并已形成一定规模。
江苏丹阳市已成为中国主要镜片生产基地,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之美称。丹阳市有近600家眼镜生产企业相关从业人员约6万人。2014年,丹阳市全行业销售收入约130亿元。近年建成的中国(丹阳)国际眼镜城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集休闲娱乐、商务办公、影视表演等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服务商业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眼镜交易市场。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马屿镇有「中国眼镜之乡」的美誉,现时有近160家的眼镜生产企业,是温州眼镜的主要生产基地。据报导,马屿镇正兴建「眼镜光学创意服务平台」和「马屿眼镜光学小微企业创业园」,总占地210亩,提供生产场地、品牌策划、仓储物流、产品展销、电子商务等服务。
深圳市横岗是通过承接香港眼镜产业内迁而发展起来的。经过30年的发展,横岗是国内主要眼镜生产基地之一,已成为全球知名中高档眼镜品牌的主要生产基地。截至2014年底,横岗有眼镜产销企业约360家,年总产量超过1.25亿副,约占全国总产量20%左右;生产的胶架、金架、钛架等高档眼镜架占全球产量70%,产品95%出口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重要的眼镜出口基地。近年来横岗眼镜企业不断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和理念,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不再只为国际奢侈眼镜品牌进行代工和贴牌生产,通过技术改造和研发,对企业品牌包装策划,打造自有品牌,成功的品牌例子有华强眼镜的「派士」、铠迪眼镜的「珐卡木」等自主眼镜品牌。
中国的眼镜市场品牌较分散,据Euromonitor估计,在2013年10个主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5%。但隐形眼镜则较为集中,据Euromonitor估计,在2013年主要6个品牌已占了86%市场份额。世界上主要隐形眼镜制造商如强生、视康、博士伦等已经全力进军中国市场。业内人士表示,产品品质较好、技术含量高以及具有完整的产品线是进口品牌的主要优势。
一些本土眼镜制造企业逐渐意识到品牌建设和科技元素在产品中的重要性,纷纷开始进行产品的核心技术研发和品牌培育。例如:万新、海豚、吴良材、明月、大光明、宝视达等先后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中国进口眼镜产品(HS9003和HS9004)的国家和地区统计显示,意大利是最主要的海外进口来源地。
三、销售管道
眼镜批发市场是中国眼镜销售的传统管道。在中国所有的大城市都有眼镜批发市场,这些眼镜专业市场既有以做内销市场为主的(例如江苏丹阳眼镜城),也有以做外销市场(例如广州眼镜城)为主的,也有兼做内外销的市场。
目前,关于眼镜零售业的业态,有四种模式得到广泛的认可:连锁品牌店、专业医疗视力保健机构、以价格为导向注重时尚的平价超市、传统眼镜店。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验光配镜店首次在中国出现。验光配镜店的特点在于顾客能在专门店内就把验光、配镜一次性完成,以节省顾客的时间。这类专门店现在基本已经向连锁经营店转变,当中,比较成功的有大光明、东方、雪亮、红星、茂昌、宝岛、明廊、亮视点等。当中雪亮、明廊、亮视点等均属于意大利眼镜集团Luxottica。行业内比较出色的眼镜销售企业如宝岛眼镜的规模便超过1,000家。
80后和90后的消费市场迅速崛起,网上业务的发展快速,因此出现了一批眼镜零售的网上商城如视客、亿超、可得等。市场预计网上销售,特别是隐形眼镜和太阳眼镜,将越趋流行。
O2O电商模式也在中国眼镜市场开始流行。这是一种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模式,不同企业对O2O的运作模式和理解也不同。在眼镜市场里,一种典型的O2O模式是让消费者在网上用一个较便宜的价钱去购买心仪的眼镜后,再到实体店由专业的视光师进行验光、配镜加工。例如麦欧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设立的麦欧眼镜网等。另一种的O2O模式可以是网际网路巨头与传统零售商的合作,例如大众点评和宝岛眼镜的签署合作协议。O2O电商还是在初步发展的阶段,还存在很多变数,不过这会是眼镜行业销售渠道发展的大趋势。
2015至2016年部分与眼镜行业有关的展会如下:
四、进口及行业法规
外商考虑进入内地眼镜市场时,应注意内地的相关标准。例如《眼镜架 通用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4214-2003)。相关标准目录查询可参考标准网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网站[2]。 2004年10月15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眼镜制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对眼镜制配者应遵守的有关规定以及相关罚则等作了详细阐述。 2009年2月9日,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AC)发布国家标准《眼科光学和仪器--光学助视器》。本标准规定了光学助视器的光学、机械要求以及试验方法。 2015年中国对进口眼镜产品征收关税税率如下表:
2014年6月1日起,实施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隐形眼镜被定义为第三类医疗器械,商家必须在产品上市前通过安全性、有效性的评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才可生产、销售和使用。生产此类产品的厂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而经营此类产品的商家需要取得《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