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屆眼鏡展,除中國內地、法國、意大利、日本、韓國及台灣設有地區展館外,亦首次迎來澳門及菲律賓的企業參展;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及「視尚廊」也會分別設立特色展館,在眼鏡展上各放異彩。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在記者會上表示:「香港今年首8個月,眼鏡、鏡片及鏡框的出口總值約100億港元,最主要的出口市場是美國,其次是中國內地、意大利及法國。出口市場多元化有助廠商平衡市場的風險。香港是眼鏡業界主要的推廣及採購地,參加香港眼鏡展能有效提升產品及市場知名度,直接接觸各地買家,拓展業務
香港貿發局副總裁周啟良(左六)、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會長周德豐(左七)、副會長鄒正林(左五)及副會長戴曹綺梅(右四)出席第23屆香港眼鏡展記者會,並頒發第17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獎項。
備受歡迎的「品牌廊」今年將再下一城,移師到會展3樓大會堂,匯聚全球逾220個頂尖品牌,當中包括A Bathing Ape、Italia Independent、Jaeger、Kenzo、L.G.R、MANGO、Markus-t、SUPERDRY等。除了Google Glass外,運動型智能眼鏡Recon Jet、榮獲Red Dot設計大獎之韓國品牌Seesun及巴塞羅那品牌SLASTIKA等,亦會在「品牌廊」展示最新眼鏡款式。展會期間有多場眼鏡匯演,由專業模特兒演繹潮流眼鏡品牌的最新系列。
此外,3D打印應用日漸廣泛,不少頂級眼鏡品牌開始採納3D技術,提升產品質素。走在市場尖端的ic! Berlin,於今屆眼鏡展亦帶來一系列「Plotic-3D打印眼鏡」,賣點是眼鏡框性質强韌、較一般眼鏡輕巧;並利用3D打印技術,擺脫了傳統製造工藝的限制,可創造任何幾何形狀。至於同樣來自德國的得獎品牌Morgenrot,則利用激光燒結技術打造最新眼鏡系列,配有可拆換的夾子,用家可隨意更換框架和鏡片,根據不同的風格來自己打造個性化的眼鏡。
因應市場需要,眼鏡展設有多個展區,分類展示嶄新眼鏡產品。運動及專業眼鏡、智能眼鏡、兒童眼鏡、閱讀用眼鏡、眼鏡配件、以至驗眼及光學儀器等一應俱全,方便買家搜羅心水產品。
智能眼鏡乃本屆眼鏡展焦點,香港參展商明達眼鏡鏡片有限公司帶來Google Glass及運動型眼鏡Recon Jet,模特兒並於發布會上展示最新、獲獎及精選產品。
為提升眼鏡設計水平,貿發局繼續和香港中華眼鏡製造廠商會合辦「香港眼鏡設計比賽」,鼓勵本地設計師發揮創意之餘,同時向國際買家推廣香港設計。記者會上,以「都會魅力」為主題的「第17 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共頒發了8 項大獎,分為公開組及學生組,評判就作品的創意、款式、功能、市場潛力等選出優勝作品。
公開組冠軍由黎佩欣設計的「BEATS」奪得,作品以耳環的概念及結構為設計原則,配合各款配件和鏡片,創造獨特而簡潔的造型。採用香港主題配件,顯示亞洲國際都會的魅力。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劉文欽憑「日和夜的結合」奪得學生組冠軍。作品加入粵語作為設計元素,利用潮語、跨國企業名稱和本土街道名稱,令人聯想起都市的日與夜,突顯都會魅力主題。
「創意大獎」由黃鳳芝的「活魅」奪得,設計師著重「人」的思考和經歷,將當代魅力創意及靈性融入設計,包涵文化、視覺感觀和觸感。而「市場潛力大獎」則由彭鴻設計的「1973」獲得,同時亦奪得公開組亞軍,設計靈感來自70年代的老爺車,設計師將元素融入眼鏡設計,讓配戴者重新演繹70年代的情懷。
比賽評審團陣容鼎盛,包括溥儀眼鏡行政總裁邱子傑、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執行委員李國華、香港設計師協會執行委員梅傲雪與南華傳媒 Jessica雜誌高級時裝編輯李穎琪等。評判一致認為作品設計及品質出眾,極具市場潛力。得獎及入圍作品將於香港眼鏡展期間展出,並由買家現場投票,選出「潮流大奬」得主。
香港眼鏡設計比賽得奬者 第17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學生組冠軍由香港知專設計學院的劉文欽(右圖中)獲得,作品名稱為「日和夜的結合」。而黎佩欣(左圖中)則憑作品「BEATS」,奪得第17屆香港眼鏡設計比賽公
除了多場品牌眼鏡匯演,展會期間亦會有多場研討會,其中邀得德國著名研究機構GfK的代表,分析眼鏡業的零售及消費趨勢。其他研討會亦探討包括南美眼鏡市場機遇及3D打印及智能眼鏡等不同議題,協助業界掌握市場資訊,拓展業務。
至於「第13屆香港視光學會議」,則會於展覽11月5及6日舉行,主題是「眼前部病變及乾眼症新知」,來自香港、澳洲、瑞典、英國及美國的知名視光學專家,包括英國阿斯頓大學生命及健康科學副行政院長James WOLFFSOHN及瑞典卡羅琳學院臨床神經科學副教授Fredrik KÄLLMARK,將聚首一堂討論有關應用於臨床視光護理的科學研究及乾眼症等議題。
記者會展出今屆香港眼鏡展「品牌廊」精選展品。
名人李燦琛昨日應邀出席香港貿發局香港眼鏡展記者會。